電台訪問文字版 (Part 1) - 如何增進投資力?
電台訪問文字版 (Part 1) - 如何增進投資力?
主持人: 請問美股隊長,何時開始寫Blog,分享美股和期權的相關知識? 答:自己偶爾客串《信報》,已歷數年,同時在Blog「名人堂」(goo.gl/C2T8Bm)發表文章。最初主題環繞港股。以往做基金公司任職時,有跟進本地中小股的業績、報告,也會探訪公司。
可惜小弟的基本分析,學藝不精,而且中、港經濟環境,數年前開始吹逆風,便慢慢轉移至美股。大約年多前,因緣際會,才開設Facebook專頁,專門分享美股相關的資訊,同時將筆名改為「美股隊長」。
主持人:網絡上,很多人熟悉美股隊長的名字。Jonathan你以前做基金,我們《財星學堂》的聽眾,有一群大專生,他們對投身金融界,很有興趣。你呢?你讀書時期,是否已經想進入投資界呢? 答:絕對不是!
主持人:那你本科是唸甚麼? 答:我畢業於中文大學讀歷史系,中西方歷史兼讀。我是30多歲,才進入金融行業。我畢業後逾十年,是做海外貿易的生意,常要來往大陸、台灣、歐洲,在實體打滾了很多年,才進金融界。
主持人:原來是歷史系畢業。常常都有大學聽眾問我,如何入行?與本科是否有關係? 你的意見為何? 答:如果你有CFA(特許金融分析師),當然會有幫助。但我也有很多朋友,考獲CFA,事業卻沒有想像般,平步青雲。換言之,CFA只是一張比較有用的入場券而已。
坦白說,香港擁有CFA資歷的人,確實不少。要在行業中突圍而出,持斷自我改善,非常重要。小弟常見金融本科生,其思維被書本理論,牢牢侷限。但股票真身,實為公司,跟現實世界,例如經濟、行業、競爭對手等,不可切割。如果同學能精研決策理論、心理學知識、街頭智慧等,反更有可能,看到主流忽視的重要資訊。
我不知道大家,怎看近年當紅的沽空機構?他們就是非常典型,懂得從主流以外的角度,去分析公司。當然有時,會譁眾取寵,但如果我是年輕分析員的話,一定會深研他們的分析手法。
主持人:其實投資困難嗎?我們的同學,也想問問美股隊長! 答:愚見,投資是一件很艱難、但能夠學會的事情(difficult but can be learnt and mastered)。每個國家如美國、歐洲、日本、香港,最精英的人,都會投入金融業,希望在這行業,出人頭地。以足球為喻,你想成為出色的基金經理,其難度未必低過在曼聯、巴塞隆拿成為球星,蓋競爭來自地球各地。
香港現時,有大量的國內高手,和海外的大型基金進駐,人強馬壯。小弟雖然有開投資班,但我絕對不會跟你說,數天、數小時,便能學會,立刻一萬變一億,那很有可能是騙人的。這跟三小時變成碧咸(David Beckham,台譯大衛·貝克漢),同樣是不可能的。
我自己觀察到,進步得最快,戰績最好的學生,性格的特點,是很願意在自己失敗時,找出手法上的缺點。可能同一群人,學了同一個期權策略,可能最終只有數人,願意持續深入思考,和實際應用。首戰不利後,檢討,再戰。反覆思考,到最後大勝。所以,我認為持續(consistency)和熱情(passion),是非常重要。
主持人:同意,持續(consistency)和熱情(passion),是很重要,不管投資、職場,兩者皆是成功之道。在以往的節目中,認識的大專朋友,他們有參與投資學會,也接觸過很多,投資的理論、想法和知識,但卻不敢去實踐!我聽過很多同學說:「我怕輸!」輸,是否必然的?剛才Jonathan你講過,進步得最快的,就是肯面對自己的失敗的人。 答:我時常在課堂上,說一個比喻:學踏自行車,不是靠一本書、一條公式去學。我們還是小孩子時,都是跳上自行車,左搖右擺,然後跌下來。如是者,多試數次後,便慢慢懂得掌握平衡。到某天,身體習慣了,更能放開雙手,只用雙腳控制。過程中,一定會跌倒的。
如果學習游泳時,「怕飲水」;學習踏單車,又怕跌倒,你永遠無法學會。學習過程,最重要的元素,就是跌倒、失敗,所以才有「勝由敗中求」的說法。我認為最忌的,「聽過當學識」,看了書本,未經實踐,便當自己已經掌握了。這跟看了游泳的書,但從沒下水一樣。
現代的教育,絕不鼓勵冒險或犯錯,根據《學習的王道》一書,這就是學習原地踏步的根源。
(系列未完待續)
(本文是 Metro Broadcast 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財星學堂 2016年8月20日訪問的擴充文字版。再次感謝蔡展煇 Steven 當日的邀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