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接近步入熊市
投機之王利佛摩(Jesse Livermore)有云:「牛市要抱牢,完了趕快逃。」如認定某資產,處於牛市,務必盡量坐穩。利氏捕捉交易時機,功力已達神級,常乘突破取利。但他仍認為,最易賺錢之法,就是牛市中買入持有,一抱到底。一旦熊市來臨,或大手沽空,或持有現金避禍。
實戰中判斷多空,有一既客觀,又易學易用之法,是戰友在某次分析員行業講座中聽到。當日講者,是專攻風險管理的Alexander Ineichen。Ineichen判斷一項資產是牛是熊,採用極簡單的技術指標:10週線和40週線。當10週線高於40週線,便視該資產處於牛市;相反,當10週線低於40週線,便作熊市、下跌趨勢論。
據其研究,2000-15年,將此法應用在標普500指數,「牛市」時買入並持有,「熊市」時賣出,改持現金,總回報率約94%。若不論多空,全程抱牢,回報則只剩一半,約43%。
平時讀報,各路專家,對刻下孰多孰空,往往爭論得面紅耳熱,「口水多過浪花」,卻永無結論。唯一人人認同一刻,可能要到標指,於金融海嘯最恐慌之際,跌至666點時,有口皆「悲」,人人心膽俱裂,無人敢買股。不過那時已然見底,牛市悄悄重啟。
以10週線、40週線定義牛熊,好處是非黑即白:邏輯上,不是前者高於後者,便是相反,即使剛巧點數相同,次數、時間也不會多。
利用平均線控制風險,是從價格的動力(price momentum)著眼:價格大幅向下,就是熊市。不用爭辯基本因素、盈利、總體經濟,由最實際的價格,發號施令。
機構投資者,廿載寒窗,飽讀股經,竟相信這種方法,是否太過反智?Ineichen引巴菲特謂:「商學院最推崇艱深複雜之舉,然而簡單之法,往往最為有效。」當用簡單定義,已得出良好效果,何以自尋煩惱,設定百項因素,萬箭齊發,才算熊市?
回顧此法往績,在上一大型熊市,表現令人滿意:標指於2007年10月見頂,金融海嘯隱然成勢。12月28日,標指ETF(SPY)10周線跌穿40周線,發出熊市警報,時SPY尚處於$118;之後2008年全年及2009年首季,SPY累跌50%,如緊跟法則,可全面避過,到了2009年6月,SPY 10周線升穿40周線後,於$78水平買回,仍省下逾30%。
至於在牛市回調時,發出的錯誤訊號,既不過多,影響亦有限,例如2015年9月,SPY 10周線跌穿40周線,價格約在$185;該次並未演變成大型熊市,當12月10周線升穿40周線,SPY約在$197,相距僅6%。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亦再有一次類似情況,之後兩年多的牛市期間,完全沒有任何訊號,噪音水平極低。
昨晚 (30/11),經連月震盪,SPY 10週、40週線已極接近。如日後終告跌穿,自2016年4月的升浪,便視為完結,到時新手應改持現金(包括MPF美股基金),靜待10/40週線再度發出買入訊號,方重新進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