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耶魯大學校產基金 掌舵人投資心法


「耶魯大學校產基金」投資總監史雲生(David Swensen),是美國著名的投資高手。自1985年執掌耶魯基金後,至2015年6月,平均年回報達13.9%

史雲生曾接受外國著名心靈培訓導師,羅賓(Tony Robbins)訪問,分享其操作心法:

散戶投資錦囊

羅賓: 請問有沒有錦囊送給散戶?

史雲生:散戶有三大法門,能夠提升回報。第一,資產配置,買甚麼類型的資產,分配資金的比率如何?第二,是捕捉交易時機,搏某資產短線跑贏。第三是選股。三者最重要,絕對是資產配置。

我在教書時指出,資產配置基本上決定了所有的投資回報!怎可能呀?原因是,你炒出炒入時,要付佣金和其它費用,天下無免費午餐。一按掣做買賣,經紀就有錢落袋,身家隨之點滴消失,回報遂低。選股也有類似的傷害。

羅賓:那是不是我們應只買指數基金,只追求指數提供的回報?

史雲生:對!主動管理的基金,講就天下無敵,收費好貴,猛開支票,會跑贏指數,但我們發現,大多是空頭支票。(譯註:據David Swensen研究,1984至1998年,基金規模大於一億美元的基金,跑贏Vanguard 500(標普500指數ETF)的比率,僅為4%。換句話說,有96%的基金跑輸指數。)買指數基金,既包羅了市場全部的股票,收費又便宜。

羅賓:那請開示資產配置的法門。

史雲生:分散投資,能降低風險。分散投資,有兩個層次,第一跟選股相關。如果你買指數基金,你的投資便分散於頗多股票之上。但我想提出的重點,是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。我的資產六寶為:美股、美債、美國抗通脹債券,海外成熟市場股票、海外新興市場股票和REITs(房地產信託基金)。

羅賓:為甚麼是這六寶?你的基金如何做注碼分配?

史雲生:股票一定是核心,尤其當你不是短炒而是長線投資。股票固然比債券高風險,實相如此,股票的極長線平均回報,自然較高。我的著作中,有一個基準投資組合,是七成股票,三成債券。

羅賓:股票佔組合70%注碼,就先解釋那部份吧。你的資產配置法則,是任何資產類別,都不能多於資本的30%,對嗎?

史雲生:是的。

羅賓:那組合的首30%注碼,分配在哪裏?

史雲生:美股。千萬不要低估美國經濟的復原力,那是強勁無匹。就算政客如何倒米,總是暗藏實力。我永不想押注美國經濟不行。

羅賓:這解釋了為甚麼你押七成注碼於股票上,但求受惠於美國和全球增長。

史雲生:三成美股,一成新興市場股票,15%於其它成熟市場,然後15% REITs。

羅賓: 可否解釋一下佔組合三成的債券?

史雲生:我只買國債。一半是傳統債券,另一半是抗通脹債券(TIPS)。如果只單買前者,通脹抽爆機時,你就虧大了。

羅賓:散戶能在今天的市場賺錢嗎?

史雲生:超長期買入並持有的策略,有其美麗之處,你需要做的是分散投資。我不知道市場將會是牛或熊。

1990年代末期,美股大牛市,人們說:「分散投資,那麼麻煩,值得嗎?我只買標普500指數就掂!」他們其實在運用「倒後鏡投資法」,而不自知,他們聚焦在過去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,那時剛好是股票。他們又說:「除了買股票,其他的投資都是浪費時間」。但這只是美國經驗,世界其他地方有過不同的發展模式。

例如,你是1990年代初[譯註:日本經濟和房地產泡沫剛開始爆破],日本市場的投資者,全部身家買了日股,那你就愁到不得了。分散投資,回報永遠不及持有最火熱資產類別的回報,但誰能預知未來,預測到下一個火紅的資產類別是什麼?

羅賓:你對於戰後嬰兒潮,有什麼見言,他們很快便要退休了?

史雲生:很不幸地,我覺得他們對於自己需要多少錢,才能應付退休生活,懵然不知。我很怕很多人看著自己的401(K)退休基金戶口,說:「我有五皮、十皮美金,幾多!」但這樣的數額,對比退休後的支出,其實是九牛一毛!

羅賓:很多人其實根本不夠錢退休。

史雲生:他們除了教育自己理財,別無他途。

P.S. 小弟將會於3月19日,舉辦4小時工作坊,詳細介紹耶魯、哈佛大學校產基金的操作心法:https://goo.gl/zL9RqS

新手上路財經術語解釋:

資產類別(asset classes):

是指一組在財務、法規和市場回報特性類似的資產。金融市場中,三大資產類別包括股權(股票等)、債權(國債、公司債等)和現金等值品。實體經濟中,又包括房地產、商品(含貴金屬)等。

資產配置 (asset allocation):

就是指將本金分別投放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之上。由於各類資產之間,風險及回報受經濟環境影響各不相同,相加之下正好減低整體波幅,卻不失它們之間的綜合回報。

(完)

(原文取自:MONEY Master the Game: 7 Simple Steps to Financial Freedom by Tony Robbins)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