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報文章】我希望30歲明白的道理
小弟今年46歲,97年大學畢業,親歷數個投資大浪,如能把握其一,早已發達上岸。飽經滄桑,真希望30歲前,懂得以下的道理。
先遇科網狂熱,後大陸加入世貿,國企指數升幾倍;海嘯後自由行,樓舖車位齊升;美國先有FANG大浪,跟著科技女股神Catherine Wood冒起,ARKW五年真十倍奉還(絕非投資講座賣票爛gag),Tesla (TSLA)挾死無數「理性」淡友等,不能盡錄。
上述大浪,絕非微訊女細股般,事前難以發現,升勢曇花一現。每個年代的投資主題,其實人所共知,無人不識,但絕大部分人於上漲時,例必沒有參與。
事後回望,冷汗直冒,因為每個年代,總有股神奇力量,全力阻止散戶參與。不論報紙、電視、社交媒體、討論區,總會有無限多的文章、訪問和Posts,批評長升長有的資產,關鍵字多為:非理性、升勢恐曇花一現、估值昂貴、巴菲特拒絕投資、價格太波動,散戶忽略的X種風險。
總之就是我很理性和聰明,市場無知、白癡、「亂咁嚟」,潮退時就會無咗條泳褲。
聽過的分析,總是極有道理:分析員說亞馬遜(AMZN)99美元全年包郵,永不可能賺錢;海嘯剛完,抓破頭顱,工廈怎可能炒起,難道工廠會從大陸搬回香港? 車位邊有得炒,唔通忽然多幾倍車?香港住宅樓價,跟收入脫節,細價樓爆煲,無可避免。騰訊只是翻版ICQ,Tesla是安隆再世,Wood只是忽然好運,不能盡錄。但原來市場比你聰明無限倍。
發達難,也因主流的意識型態,認為投機者終必家破人亡;996工作,便是正路好人;舒舒服服地「搵快錢」,不務正業,肯定是壞人或不可靠的人。
近年來,有十二個字,每隔一時三刻,便於腦海浮現:格局決定路徑,路徑決定命運。如人到中年,事業財富,不甚如意,背後必有其限制性信念,即格局不足。
有智慧不如趁勢,但知易行難,格局提升,路徑自開。真希望我30歲明白,但現在未為晚也。
過去一年,虛擬貨幣大旺,芝商所剛推出以太幣期貨,每張合約規模為50枚以太幣。設以太幣價格於$1,500(美元,下同)計,每張總值$75000(折合約港幣$58萬)。無需一聽期貨兩字,便打退堂鼓,若備足資金、不用槓桿,風險實無異現貨。
與世界各地股市上市的虛擬貨幣產品相比,虛擬貨幣期貨(包括以太幣)的好處,是交易時間特長。各地股市正式交易時段,多僅為數小時;相反芝商所交易的以太幣、比特幣期貨,逢交易日開市23小時,應對市況、捕捉機會時靈活得多。比較多種入手以太幣途徑,期貨買賣至為簡便迅速,且由交易所解決交易對手風險的問題,到期參照CME CF Ether Reference Rate現金結算,於一般虛幣新手而言,算是乾手淨腳。
(原載於2021年3月3日《信報》)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