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QE浪 靠資產配置
昨晚美股Zoom(ZM)大升22%,跟戰友談起,他對錯失這支股票,有點可惜。
自己卻毫無感覺。之前曾分享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的讀書筆記 (舊文連結:http://bit.ly/2HK8Z4E ),常提醒自己:人每天最多能高度集中不多於四小時,世間資訊太多,操作上必須要分清輕重。
「如果今天,我只能做單一個交易來致富,應該買賣什麼呢?(“If you had to do one trade to get rich today, what wouldit be?”)」。執行那單交易,是否可以發達?交易勝負對組合影響有多大?
在這種標普500每天創新低的環境下,自問敢於投入Zoom一類股票的注碼,絕不會大,原因是股價波幅極大,止蝕價位要拉遠,實際可買的股數減少。當然能命中的話,也是高興,能獲微利,只是對組合貢獻,微乎其微。
自問對股市信心不大,相信身處金融危機當中;美聯儲動作不斷,立即見效還是發揮需時,尚未可知。LIBOR-OIS息差 ( 舊文連結:https://bit.ly/33CAJ5n )、美國商業票據利率等風險指標之高,恍如回到雷曼將倒之時。自問不是巴菲特,沒有過千億美元彈藥,和源源不絕的現金流,現階段只會靜待走勢改善。
現在大部份人問的問題,是有甚麼股票好撈?自己不斷自問,買甚麼資產能賺錢?有什麼資產類別 (asset class),備受資金追捧?
以一詞概括:Asset allocation。
投資獲利,不一定要靠買入股票。昨晚新「QE無極限」公布後,可見到市場各資產類別的反應,哪些資產繼續失禁式下跌;哪些資產忽然翻身;哪些資產槓上開花,延續升勢;哪些資產,明明應該因QE而大跌,卻跌幅輕微。
不斷細心觀察,控制注碼,以此作長期部署的參考,相對安全。這也是之前推介日本散戶之神CIS的《主力的思維》( 舊文連結:http://bit.ly/2PJVLt4 ) 中「泥鰍理論」的五字精要:向市場學習。
當然能入選,成為長期持有資產的前提,是該資產類別,價格須高於200天線。自己以此為牛熊分界線,絕不買入任何低於200天線的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