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讀書筆記】失敗的力量:從失敗中淬煉出的成功秘密


名人或企業成功的事蹟,往往廣受推崇和傳播;相反,失敗除災難當下引來責備,如金融危機中的銀行、飛安事故中的航空公司、飛機製造商外,事後多無人深究。實則從失敗中,能學到更多;若為前人所犯錯誤,則相當於免費贈送。

近日看到以失敗為題的《失敗的力量》(其實英文原名更傳神-飛行黑盒思考術Black Box Thinking),當中一個故事,對投資不無啟發:

數十年前,著名消費品牌聯合利華(Unilever),於英國洗衣粉工廠遇上難題。生產洗衣粉,技術本非火箭科學,做法行之經年:以極高壓將滾燙的化學物,擠進噴嘴,再從另一端高速噴出。當壓力下降,自會分離成蒸氣、粉末。蒸氣被抽離,餘下的粉末則收入一大型容器,加入不同物質後,入袋入箱,貼上公司品牌,便大功告成,一本萬利:單計美國,洗衣粉每年銷售額,已逾30億美元。

聽來簡單,偏偏生產過程一個小環節,教聯合利華頭痛不已:噴嘴運作經常不順。主要問題,是噴嘴時會卡住,形成大小不一的粉末,影響產品質素之餘,亦因要不停維修,費時失事,令生產效率下降。

聯合利華的管理層,隨即徵召公司內最強的科學家,組團攻關,當中高壓系統、流體力學、化學專家比比皆是,對洗衣粉形成過程中的不同狀態,瞭如指掌。經過一大輪會議、研究後,專家組得出深奧的方程式,來製作最新的噴嘴設計。結果是「衰過做女嗰時」,新設計一無是處,阻塞不斷,粉末大小依舊「相當有性格」。

無計可施下,管理層換人做做看,改聘一生物學家團隊。病急亂求醫,卻有意外收獲:眾生物學家應對問題,方法截然不同。他們先找來十個噴嘴,每個作少許改動,例如長短、噴口大小、或在內部加上刻痕,然後逐一試驗。比原版表現略好的,成為「贏家」,然後被作為新基準,又開發十個不同版本,再逐一試驗,找出第三代「贏家」。初時「贏家」只比原版好1-2%,但經歷45代,擊敗449個對手的最終「贏家」,表現比原版好上多倍。

心水清的讀者應已看出,生物學家的策略,源於其老本行的演化過程。對他們而言,沒有預設的答案,一切都是適者生存,有能者「繁殖」之,進入下一代。失敗也並非壞事,而是重要的資訊來源,減省日後花在那面向的精力。

常見的誤區亦別無二致:抱有一套深信不疑的理論,然後完美地執行,結果卻不甚滿意;又或死抱一支股票,再每日「尋找」其優點。不妨開闊眼光,了解不同的操作手法、投資對象,加以測試,汱弱留強,並確保適合自己,可能效果更佳。正如技術分析大師迪默(Walter Deemer)所言:每次你自以為掌握解鎖市場之匙,那該死的鎖便會被人換掉。盲目墨守成規,絕對是投資大敵。

👉👉美股隊長「美股入門班」(總27屆),可網上收看所有課程內容,詳情:http://bit.ly/394TMqo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