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新興市場國企股 投資毒藥


新一年,網絡上又充斥投資銀行、基金經理的全年預測。以往入世未深,真的會落力收集、用心閱讀,作為部署依據。但交過大量學費後,明白上述行為,等同廣尋天下奇毒,一舉服下,何苦自殘?

年紀漸長,慢慢明白,世無預測專家。親身體驗:去年5月,出席一投資講座,當時講者異口同聲:港樓無得輸、香港地產股防守力極強。結果一個月後,香港陷入自中英談判以來最大的動盪…

最有趣是,政治動盪,並非首次,2014年曾演上集,絕非無從預測的黑天鵝事件。此外,由7月1日佔領立法會,到31日恒指跌破28000點支持,急跌近三千點,足足有一個月時間,但過程中鮮有高人提醒,要盡沽新地(16)、領展(823)。如果連正在發生的事,也無從正確分析、行動,一個理性的人,又怎會相信世有高人,能預知一年後天下諸般大事的發展?

閒話表過,進入正題:若論投資人的「英雄塚」,新興市場勢必佔一席位。多年來的不解之謎,是何以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數字,雖每每倍於成熟市場,但金融市場的表現,卻剛好相反:美、英、歐股市指數,屢創新高;新興股市只能原地踏步?(以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(EEM)為例,現價與2007高位相比,竟僅高出5%!香港國企指數,該年高位20600點!)

玄門正宗的答案,可參考名家費雪(Ken Fisher)的說法:強勁經濟增長,有時帶來牛市,有時則否。(股票)價格由供求改變主導,未必與GDP增長強、弱,以至衰退亦步亦趨。若堅持非投資新興市場不可,有何簡易方法,可提升表現?

新興市場的一大問題,是它們多有計劃經濟的歷史背景,因此國內最具規模的公司,絕大部份為國有企業(state-owned enterprises, SOEs)。國企的首要任務,是滿足政府政策需求,又要顧慮對社會的影響,以免反過來影響政府;與一般上市公司,股東權益至上大有分別。

透過政府給予的壟斷性地位,越做越大毫無困難,卻漸漸變得不具效率,利潤亦受壓,股價亦難有表現。據ETF發行商WisdomTree研究,自2007年底,至2019年級9月底,MSCI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股中,國企平均年回報為負0.82%,非國企則為正2.96%,相差近4個百份點。

國企規模巨大,在市值加權指數中,霸佔大量比重,自然拖累新興市場指數整體表現。欲避開國企,可考慮WisdomTree的新興市場非國企ETF(XSOE):凡政府持股20%或以上的企業,均會剔除。「淨化」後,XSOE佔比最重國家為中國,佔34%、台灣12.6%、南韓12.6%、印度11%。股份方面,頭4位分別是阿里巴巴(BABA)、騰訊(700)、三星(005930.KS)、台積電(2330.TT)。

XSOE與EEM相比,過去1年跑贏5.6個百份點(24.8%對19.2%);過去3年跑贏12.4個百份點(54.3%對41.8%),可算全不費力,卻有助改善回報的選擇。

👉👉P.S. 2020年美股入門班,現正招生:http://bit.ly/2rgYdOY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