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美股隊長@信報】美國新股Slack Technologies 高速崛起之謎


一次失敗,不代表一世失敗;創業失敗率極高,首戰失敗經驗,多加思考,反可成日後成功的契機。正如Slack Technologies(Work)的創辦人,全憑過去的失敗,造就日後的成功,突圍而出,迅速發展為軟件即服務(SaaS)公司的新興勢力:財富100公司中,有近八成正使用Slack Technologies的主力軟件Slack;公司市值,已高達155億美元。

Slack為一企業內部通訊、檔案分享軟件公司,開發者包括Stewart Butterfield等。Butterfield為著名圖片分享網站Flickr創辦人之一,Flickr其後獲Yahoo以約2,300萬美元收購,為其賺取第一桶金。出售Flickr予Yahoo後,Stewart與Eric Costello等人,建立Tiny Speck(即Slack Technologies的前身),開發網頁遊戲Glitch。Glitch是一個網頁版大型多人遊戲,以收集及製造道具為主,無戰鬥成份。遊戲於2011年9月推出,因為無法收支平衡,翌年底便告倒閉。

但失敗主因,非關遊戲質素,而是因為遊戲採用Flash作為運作引擎,並以網頁版形式運作,算漏了2011年時,手機遊戲剛剛興起,極多手機尚未能支援Flash,技術大方向錯誤,故Glitch由一開始,便注定失敗。

Stewart痛定思痛,構思下一產品。在編寫Glitch代碼時,由於眾工作人員,散居不同城市,當時已有的通訊、資料分享工具,未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。他們便自行撰寫程式,作為輔助工具,提升溝通效率,遂成為Slack的雛型。

產品開發初期時,Stewart汲取Glitch失敗經驗,極度重視用家意見反饋,跪求(begged and cajoled)朋友及其它公司試用。初版問題一籮籮:產品較適合小團體使用,但使用者一多,效用大打折扣。當Tiny Speck開發團隊只有十數人時,已有三人專門負責收集和分析用家意見,且鍥而不捨地,邀請更多用家試用,軟件持續高速改進。

Slack成功之處,在於簡單易用、功能十足。之前企業的內部通訊、資料分享軟件,問題多多、複雜難用,例如Outlook容易爆滿,不斷要求用戶刪除電郵,另傳送檔案最大體積限於10 MB,若大於此水平,隨時出現斷線。反觀Slack的檔案傳輸,限制為1 GB,足應付工作需求。此外,Slack介面簡單,極快上手,較易吸引用家。

開發團隊更將創作遊戲時,累積的經驗,融入新產品中,令「有趣、好玩」成為Slack其中一項賣點,它可像Whatsapp、Line等應用程式,具輸入Emoji及Gif的功能,介面遠較色彩繽紛。用家體驗為本的開發哲學,令Slack高速崛起,最終成功上市,惜上市後股價走勢普通,暫時只宜觀察公司發展,未宜立刻買入股份。

(原載於《信報》2019年8月21日)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