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揸美國網購股 沽實體零售股


「網購發展,方興未艾。全球購買行為,現僅10%為網上,尚大有增長空間。網購一哥Amazon(AMZN),於北美的銷售額,2010年至今大增8倍。有人歡喜有人愁,實體零售店長年積弱,股價暴跌自不待言,利潤率也屢創新低,逼近2008年衰退低點。過去數年,美國起碼有30家零售商宣布破產,其中三分之二,於2017年出現。而美國零售業,隱憂倍於外地,因其店面面積過大:美國人均零售店面呎數,為英國的5倍、德國的10倍,舊式零售商要瘦身,道路仍無比漫長。

在可預見將來,零售業翻天覆地的變化,似已無可逆轉。據專家估計,未來數年,美國25%購物商場,將會關門大吉;而到2020年,網購增長率,會是實體零售3倍,規模可達4兆美元。」

「又講網購ETF(IBUY)、移動支付ETF(IPAY)?講過啦,唔係炒冷飯啩?」股市走勢未明,連索羅斯前得力助手鄧肯米勒(Stanley Druckenmiller),都表示由93%滿倉造好,轉為中性的長短倉。大手押注全攻型ETF,未合時宜。

非常時期,美股ETF世界,早有非常好的工具。文初大段研究,出自ETF發行商ProShares,有文宣皆因有相關產品:為2017年底時面世,頗具創意的「造好網購/造淡實體店ETF」(Long Online/Short Stores ETF, CLIX)。

CLIX由100%好倉及50%淡倉組成,通常被稱為長短倉(long/short)。當整體大市轉差,好倉損失會局部被淡倉抵銷,故長短倉受大市影響較微,反更著重股份間的相對表現。

100%長倉一方,由包括美國與其它非美股的網購公司組成,要求為市值最少5億美元、過去半年日均成交額100萬美元以上。單一股份最高比重為24%;比重超過4.5%的股份,合計不佔逾50%;非美股比重限於25%以下。股份比重以調整後市值加權,每月重整;股份名單每年檢討一次。截至11/6/2019,長倉持股20支,比重最高為Amazon、阿里巴巴(BABA);其餘有Stitch Fix(SFIX)、Wayfair(W)、eBay(EBAY)等。

而50%短倉一方,全由美國零售商組成,定義為至少50%收入來自零售,當中至少75%來自實體店。短倉採取平均權重,這安排較合理,不易因單一公司被併購而大幅受損。短倉股份達56支,覆蓋面非常廣泛,固然包括不少老化、衰落中的公司,如GameStop(GME)、J.C.Penney(JCP)、Office Depot(ODP);亦有些尚有力一戰,如CostCo(COST),不過這也側證該ETF無主觀選股成份,純以數值判斷是否入選。市值、成交額要求、組合重整日程,均與長倉相同。短倉方的實際部位,是該ETF與瑞信、法興兩家投行,就整個短倉指數建立掉期合約,此舉應為減輕沽空的難度及成本。

CLIX推出至今,累計總回報34.12%;同期標指ETF(SPY),總回報為14.92%,CLIX跑贏不少。以執筆日(11/6)計,過去一個月,SPY最大回吐約5%,後收復失地,現大致持平;CLIX同期最大回吐約2%,期內正回報5.2%。若股市波動持續,CLIX不失為可行之選。當然,到大牛市重現,雞犬皆升,則短倉恐會拖累回報,未必值得死守。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