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集中力倍升的秘密(上)


早前兩度介紹精神科名醫樺澤紫苑的《最強腦科學時間術》

(https://goo.gl/GqoCfz),其核心思想,是每日大腦黃金時段,相當有限,集中用於重要工作,再各施各法加以延長,勢令效率倍增。

但臨門一腳,若黃金時段內,雜念纏身,集中力不足,產出仍大打折扣。據樺澤分析,雜念成因,可分為四大類,且各有排除之法,本周先談頭兩類:

第一類為物品引起。你可能在網上看過,愛因斯坦和喬布斯認為,桌面越亂,越有創造力;可惜你不是天才,而是要日夜處理文案的上班族,文具、文件亂作一團,不能助你平步青雲,只會花費寶貴的黃金時段:專注工作之際,忽然因用品、參考檔案不知去向,要回憶及尋找,集中力秒速消逝。

而且並非找到便了事:要重新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,需時達15分鐘。換言之,每天只要找3-4次東西,早上黃金時段,就失去一半。據樺澤引述統計,上班族年花150小時找東西,如果能大幅縮減,換成專注工作,可以加少幾多班?

一聽到要整理、整頓物品、文件、電腦檔案,人多心頭一驚:這得花多少時間?工作已做不完,還要搞這套時間術,豈非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?其實功夫沒想像中多,重點用廣東話來說,是「手尾」。決定好物品、檔案存放之處,每次取用直接到手,用時後放回原處,就已解決大半問題。

電腦檔案更容易,要訣是一開始別為省幾秒,胡亂命名、遺在桌面;要有系統地改好檔名,分置於資料夾中。以現時電腦功能,只要名稱有邏輯,搜尋絕無困難。兩者兼施,可節省大量時間及專注力。

第二類是思考引起。大家或有以下奇怪經歷:明明是個善忘鬼,但一嘗試專心工作,平日忘掉的瑣事(有時限但不重要),全部湧上心頭,為消除壓迫感,且怕轉過頭又再忘掉,就會拋下手頭的重點工作,先解決該項瑣事,反正看似花不了多少時間。問題一如前述,一旦集中力中斷,又要花15分鐘,才能重返狀態;而且黃金時段有限,瑣事卻無邊際,未解決完,又驚覺夠鐘午飯。

樺澤建議的解決方法,是準備一張「待辦事項」清單,只要瑣事一浮上心頭,立即寫下,但先別處理,繼續原有(重點)工作。此舉是應用心理學的「蔡尼格效應」:人較容易想起未完成的事項,卻想不起已完成的項目,如咖啡館店員可牢記未上菜的訂單;一備妥則拋諸腦後。

不斷湧現的雜念,如同未完成的課題,持續「拷問」大家:「今天要交某文件」、「午餐吃甚麼」,如不處理,會纏繞心頭。但當寫下何時何地解決,如「12:30 xx餐廳吃xx」,大腦就會判斷該項目已為「完成式」,緊張感消除,可重返工作。至於何時何地、是否實際解決瑣事,已非重點。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