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股隊長@信報】因為太努力 才沒法變有錢
- Jonathan Ng
- Aug 3, 2017
- 2 min read

上月中,赴澳洲珀斯,學習禪修。重閱日本心理諮商師,心屋仁之助的名著《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》(https://goo.gl/mN5ith) ,驚覺努力太過頭,反有礙致富。無怪此書,累銷逾250萬冊。
試以一例解釋:假如某日,不幸身處怒海,快將沒頂。若見一浮木或水泡,至愚之人,也會緊而抱之。何解?大海無涯,無處是岸,靠自力划水,何能致至?靠外力如水泡,節省體力逐流,方能久存。此理,三歲蒙童,亦當理解。
又如理財名著《富爸爸,有錢有理》(https://goo.gl/ZEW11b)所述,現金來源,不離四個源頭:受薪(employed)、自僱(self-employed)、投資(investor)及營商(business owner)。小學生也明白,富人多靠投資或營商,借助無窮他力,讓別人的勞力,幫自己日夜賺錢,即書中所謂「被動收入」(passive income)。「被動收入」,長期而言,必多於來自受薪或自僱的「主動收入」(active income)。人縱有鐵人意志,也得休息、也會老去,「手停口停」,故有極限。
所以,水泡,勝划水;他力,勝自力。被動收入,勝主動收入。理性思考,定當如斯。但性格決定命運,正如心屋氏在《一》書解釋:一輩子為錢掙扎的人,不管如何筋疲力竭,別人送他水泡,他們也會敬謝不敏,寧靠自力划水。必須親自出力,方才安心。
換句話說:賺錢的過程中,必須靠自己,親自出馬,越主動越好。當自己在旁邊,成為旁觀者,打混摸魚時,內心便充滿罪惡感,渾身不自在。借用書中比喻:這類「自力至上」的人,說得誇張點,某天有人無緣無故,送他們一貨櫃的鈔票,他們也會覺得受之有愧,而主動推辭。
「自力至上」的心理根源,跟父母教養小孩的方法,息息相關。不少父母,信奉完美主義,吝嗇讚賞子女。不管子女,幹得多好,總能蛋中,挑出骨頭。有彈無讚、有罰無獎下,小孩為取悅父母,唯有跟自己說:「爸爸媽媽不喜歡我,是因為我不夠努力,做得不夠好。只要我更加落力,終有一天,會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同。」如是者,小朋友長大後,必定會拒絕,任何依靠他力的賺錢方法,蓋跟他們「我必須努力,方有望受人愛錫」的信念,劇烈衝突。
心理如斯:營商的,無法授權,「食少而事煩」,「星落秋風五丈原」可期。卻見一屋夥計,悠閒生活,快活如仙。投資的,縱得遇如葛林布萊特(Joel Greenblatt)的「神奇選股公式」,也無法被動地全盤跟從–純依靠他力,會不覺間深感罪咎。更多的,要靠左穿右插,早上八點,炒到翌日兩點,心方平和。
吉他弦太鬆,低沈無力;太緊,曲未盡,已斷,無一曲竟成。同樣,投資太懶,只成莊家美點;太過努力,換馬、出入不斷,歷無數大牛市,身家多未盡人意。
P.S. 小弟新作《投資名人堂》經已出版:https://goo.gl/sY1SzE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