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[好書推介] The Invisible Hands (金融海嘯都大賺特賺的神級交易員訪問)

近來與一些基金經理閒談,人人皆呻到樹葉落埋,因受早前跌浪影響,今年的利潤已不見一截;另一問題是現時心大心細,既怕不夠貨,如指數彈升跑輸大市,客人勞嘈;又怕重倉持貨,再跌今年便由大贏變倒輸。

應付這種市況,有兩本書可以參考:第一本是The Invisible Hands: Top Hedge Fund Traders on Bubbles, Crashes, and Real Money (作者:Steven Drobny)。此書訪問多位基金經理,他們在2007-08年金融海嘯時期,都能全身而退,沒被抬出場,甚至能獲利甚豐的奇葩。每人都有一篇訪問,他們回想2006-07年金融海嘯前,又是一如現在,面對同一情形:不少資產看似泡沫,例如當年的商品等。明知是泡沫又如何?如果過早清倉,壓力又很大。跑輸大市,隨時給炒魷魚。

當時他們有兩個應付的手法:第一是明知是泡沫,但照樣一起炒,不過只炒流通性(liquidity)最佳的對象。例如商品興旺、內地A股由2000點升到6000點,他們也不會因此跑到香港買一些缺乏流通性的細股,反而是造好澳元。因為反正是受益於商品向好、中國熱的因素,澳元廿四小時有交易,而且就算大注持有,要撤退也很容易。這是他們第一個應對的手法。

流通性是他們最終成功保命的關鍵。用一個香港的例子說明:漢陽太陽能(566)真是無比雄偉啊!但這又如何?落閘放狗,不能變現,升再多,也只是紙上富貴。又如上兩周,當細股失利下跌,要逃走難度很高。

剛剛發生的例子,還包括A股,買入個股後,當發現不對勁想離場,對不起,全都停牌了。又或香港的細股,完全沒有買盤,就算有也在無限格之外。要沽出某一數目,股價立即崩圍。資產的流通性,平常很少人會留意,因為風平浪靜時是沒有問題。喜氣洋洋時,要買多少走多少也可以。但在特殊情況下,如買盤消失,落閘放狗,不常出現,所以在人們的思考決策中,多沒有包括這一範疇。

第二個在書中有提及的手法,是他們會在風平浪靜時,買入長期價外期權。這樣做是因為大市由牛轉熊,也不是即時斷氣。長倉一方不斷有利潤流入,用小量金錢去買遠期(如一年或兩年甚至更遠的)認沽期權,張數已可以很多。當市場有事發生,那些籠底買落的期權,回報可以很驚人。

書中有一個例子,是他們買Credit Default Swap(CDS,信用掉期),只是付五個或十多個基點,就算「期權金」全數輸光,也無大礙;後來很多升到數百個基點、一千個基點。平時獲利後,用些「散紙」去買,儲備下來,可以在宇宙大爆炸時再賺一筆。加上早前炒的資產流通性充足,不對勁時早已離場。他們與別人的命運之所以不同,就是由這兩點而起。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